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临床消化病杂志》 > 1999年第2期
编号:10255190
经皮内镜胃造瘘术3例报告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临床消化病杂志》 1999年第2期
     作者:王明春 张 燕 仪德亮

    单位:山东省烟台毓璜顶医院(烟台 264000)

    关键词:

    临床消化病杂志990227 我院1997年5月以来先后为3例患者施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(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, PEG),其中男2例,女1例,年龄22~67岁,平均年龄54.2岁 。应用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PEG-24(蘑菇头式)一次性使用胃造瘘管。结果:3例病人中2例 因病情重在床旁进行,1例在胃镜室进行,从局麻到手术结束平均时间为5~15分钟。第1例 病人术后生存8个月余,虽腹腔内已广泛转移,体态消瘦,但死前半个月还能干适当的家务 。第2例病人内镜胃造瘘后,1周褥疮痊愈,营养良好,面色红润,半月后胸片示肺内炎症消 退。1月后体重增加5.4kg,第2个月体重增加4.5kg,2个半月能讲简短话语,右侧肢 体肌力明显提高,吞咽功能恢复,拔管。术后无任何并发症,至今12个月余,生存良好。第 3例病人因车祸致会厌部损伤,术后半个月带管出院,体重有增加,语言较前清楚,至今靠 造瘘管注食生存,生活已能自理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术后情况及处理:1例高龄病人术后造瘘口周围轻度炎症反应,一侧皮肤红肿疼痛,少量渗液。经清创、局部应用庆大霉素冲洗,1周内炎症消退。两例病人1个月后造瘘口周围肉芽 组织过长,经消毒清创后剪除肉芽并用石碳酸局部烧灼,恢复正常。有两例病人分别于术后 1个月和6个月时误将造瘘管拔出,均予造瘘口清创消毒后,用止血钳卷曲蘑菇头沿原造瘘口 窦道强行送回胃腔,使造瘘管恢复正常功能。

    讨论:PEG是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一项新技术。该方法给予的营养物质符合生理要求,能达到满意的营养目的。文献报告[1]置管最长者达两年余,而且无因置管引起副作 用发生。我们随访观察3例病人中,最长置管8个月余,除局部肉芽组织过长外无其他并发症,造瘘管功能正常。在国外PEG临床应用广泛,且成为治疗常规。Sant等[2]报告20 例神经性吞咽障碍者行PEG后,有18例造瘘管持续应用85天以上,体重平均增加4.5kg, 平均白蛋白浓度由29g/L增至35 g/L。我们所做第2例病人与上述报告相符。Herman等 [3]曾报告53例胃肠梗阻或潴留的患者经PEG术2月后,减压有效率90%,大部分 生存质量改善。Sawyerr等[4]还成功地为2例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、凝血机制 障碍及腹水患者行PEG,且无并发症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参考文献

    1 赵幼安,张尚忠.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.中华消化内镜杂志. 1997,14(5)∶316-317.

    2 Sant SM, Gilvarry J, Shannon R, et al.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 strostomy it's appl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neurological disease. Ir J Med Sci,1993,162(11)∶450-451.

    3 Herrman LL, Hoskins MJ, Shike M.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 y for depressin of the stomach and small bowel. Gastrointenst Endosc,1 992,38(3)∶314-318.

    4 Sawyerr AM, Ghosh S, Eastwood MA. Satisfactory outcome of percutan 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in two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nd portal hupertension. Am J Gastroenerol,1995,90(5)∶826-828.

    (1998 10 10收稿), http://www.100md.com